技能和心

  • 6【短篇长谈6】聂隐娘(裴铏) | 不是寻找自我,亦非逐渐成长 | 孤独实践当时的思想(儒释道),调整和已知世界的关系 | 技术和心灵很难和一 | 从本文进入另外的意识

    详细讲述、讨论唐传奇文本,裴铏的《聂隐娘》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共同谈话人:黄文杰

    录音模式:一对一网络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12月中旬的一个深夜


    让我们跳脱现代人惯用的「寻找自我」的视角,尝试还原文本时代精神特质,并与当今的个人和社会进行对话。

    开场之后,慕来会逐渐播放AI女声朗读的原文,并把白话解释、个人理解、可讨论的内容逐渐加入。

    关于文本的开端,慕来点出唐代藩镇割据的时代背景,中央权力无法有效渗透到帝国每个角落,人们拥有更高的自主选择权,这为理解聂隐娘后续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。

    接着,慕来与文杰针对故事开篇尼姑的角色展开讨论。尼姑作为赋予聂隐娘杀人技能的关键人物,其行为似乎与佛教慈悲为怀的教义相悖。对此,两人提出「佛家杀伐决断」的概念,即修行高深的佛教徒,在特定情况下,为更广大的利益,(或许)可以进行杀生行为,甚至杀人。黄文杰补充说明,在佛教历史中,确实存在着类似「僧兵僧团」的组织,以及菩萨为了救人而杀生的公案。

    然而,主持人强调,故事中的尼姑究竟是拥有高深境界的菩萨,还是修行偏差的尼姑,文本并未给出明确答案。尼姑的行为,对于聂隐娘而言,究竟是帮助她获得独特才能,利益个人和众生,还是让她陷入更深的迷惘,同样值得探讨。

    故事中,聂隐娘被尼姑植入杀人技能(甚至类似被植入“脑内芯片”),并不断精进,最终达到人所不及的境界。然而,这种被动获得的能力与她天性并不相符,导致她需要通过嫁给磨镜少年,以缓慢的、重复的劳动来调和这种失衡。主持人由此提出,聂隐娘并非在寻找自我,而是在尝试理解和适应被赋予的力量,并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平衡。

    聂隐娘的父亲,魏博大将聂锋,在女儿被尼姑带走后,因恐惧而疏远她。聂锋的顶头上司魏帅,也仅仅是给予聂隐娘金钱和官职,并未真正关心她的内心世界。反观刘昌裔,则展现出对聂隐娘的信任和赏识,聂隐娘亦欣赏这位新主人。在儒家思想体系下,聂隐娘经历了家庭关系的破裂,以及忠诚与背叛的抉择,最终选择了更值得效忠的对象。

    故事高潮部分,魏帅派出两名杀手精精儿和空空儿刺杀刘昌裔和聂隐娘。精精儿武功高强,却被聂隐娘轻易击败,凸显出聂隐娘超凡的能力——在所谓“精”的方面所向披靡。而空空儿则精通「妙手空空」之术,其能力与心性相融合,技巧和人格已经混溶,令聂隐娘难以对付。聂隐娘的技巧和身心似乎无法吻合、混溶。最终,她选择以退为进,藏身于刘昌义腹中,以与主人一并等死的姿态,躲过一劫。

    慕来分析,聂隐娘在故事中,经历了儒、释、道三种思想的洗礼,并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,在与世界的互动中,不断调整自身定位。她并非在寻找自我,而是在外部秩序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。

    慕来和嘉宾文杰进一步探讨了佛教「杀伐决断」的概念,并将其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,例如日本僧兵、缅甸僧团对罗兴亚人的迫害等。他们指出,善恶之间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,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,需要以更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判断。

    节目结尾,主持人呼吁听众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文学作品,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,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。

    以下是一些节目中值得关注的观点:

    尼姑的角色,展现了佛教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。

    聂隐娘与魏帅、刘昌义的互动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忠诚和背叛的矛盾。

    聂隐娘嫁给磨镜少年的选择,暗示着她在调和自身能力和心性的失衡。

    精精儿和空空儿的对比,突显了能力与心性融合的重要性。

    聂隐娘最终归隐山林,展现了道家思想中逍遥自在的境界。

    ……

    在讨论完全部文本后,慕来还和文杰继续展开了几个话题,包括提及华裔美国作家刘宇昆对《聂隐娘》的再书写——慕来觉得那个改编不太有意思,落入了玄幻的演绎,和身份的探讨中,而唐代的文本本身,则既超然在外,又与许多时空中的种种隐藏的东西呼应。

    慕来和文杰都觉得,虽然聂隐娘并无当代人的“自我”之负累,也并没有让实际的自己朝向应然的自己而去——因此没有“成长”可言,但她穷竭时空中的思想资源,化作肉身行动,或被动或主动地,多番调整自身与已知世界的关系,在流变的人生中,带着不能和身体和性格融合的能力,归向真正的“隐去”……上述这些,都是非常令人动容的。

    录音尾声部分,慕来还提及了看待文章的一些个人态度,且希望在未来的节目中讲述更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文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