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欲问题

  • 12【短篇长谈12】雪(罗贝托·波拉尼奥)| 激情杀人是情节的高潮,但不是叙述的重点 | 天真的男人 | 黑帮大佬和新社会权贵的读书会 | 2666的作者

    关于罗贝托·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《雪》,选自小说集《重返暗夜》。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 (微信号:mulai_y;电子邮件:yanmulai@yanmulaihotmail.com)

    共同谈话人:黄文杰

    录音模式:一对一网络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5年开年的一个深夜

    ***

    天未明的雪天,一位胖得像尊佛的莫斯科的权贵被人割喉。杀人者是其贴身跟班。行凶原因是激情上头:情欲里的嫉妒和恨,击穿了忍耐和等待。促发激情的最后一种关键压力,是一本苏联时期的作家布尔加布尔的小说。

    杀人,是情节的高潮,但不是叙述的重点。罗贝托·波拉尼奥会用很「平直」,近乎于失去重点、失去情绪的口吻,来转述那个跟班的,大致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经历。

    此人是随家庭从智利流亡至俄罗斯,似乎过着毫无目标的生活(除了一度想要攒点钱)。他经历了国家动荡、社会变天、家族分别,在俄罗斯的黑白社会瞎混,最终杀死了曾经的帮派老大。

    慕来形容主角为「天真的直男」。他似乎对政治漠不关心,即使经历重大事件,也缺乏明显的情绪波动。甚至于,他好像也没有觉得杀人这个事情有多么要命。不过也许一切仅仅只是「似乎」而已。 许多男性,会无限度的按捺自己的情感,也无法把真正的感觉用语言再来一次。

    米沙是故事里的另一个男人,一个莫斯科黑帮组织中的重要人物,苏联解体后成为权贵。他不喜欢运动,但喜欢女性运动员,并利用男主角刺探情报,以满足情欲。米沙虽然是黑道人物,却热衷于举办读书会。慕来和文杰都觉得的,那简直可以说是「黑帮大佬的私人的小确性」。然而在读书会上,除了大佬本人,大家都心不在焉。「读书会」的持续开展,为小说中的「激情杀人」事件埋伏了隐形的地雷——这点比较奇怪和隐微,需要充分投入到小说中去,才能感知到——慕来和文杰会在节目中谈论到。

    娜塔莉亚是貌美的跳高运动员,一度同时与米莎和男主角保持关系,但并未表现出道德纠葛。

    以上是小说中的三个人物。在长达一百五十分钟的本集录音里,慕来和文杰会缓缓讲述故事,部分段落邀请AI以跌跌撞撞的声音读出来。抽取节目中的有几个想法,记录摘要在下: 

    莫名的日常与时代变迁: 苏联解体这场巨变对男主角的生活影响甚微,他的日常仍然是混乱而没有重点的。 这突显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之间的疏离感,以及一种对人生的淡漠态度。

    米哈伊尔·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: 在苏联时代不被文坛接纳的布尔加科夫的作品,成为贯穿整个故事、连结人物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意象。娜塔利亚也喜欢布尔加科夫,男主角因为爱情只读布尔加科夫,米莎的读书会也读到布尔加科夫,最后米沙被杀死时正手捧布尔加科夫的书。 布尔加科夫作品中充满的黑色幽默、荒诞与超现实元素,似乎也映照着主角的人生经历。为了本集节目,慕来读了一点布尔加科夫的《大师和玛格丽特》。

    暴力与偶然: 杀人事件看似是情欲纠葛的结果,但慕来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偶然事件,一种压抑情绪在特定情境下爆发的结果。 布尔加科夫书的出现,更像是一种巧合的催化剂。

    叙事风格: 这是慕来觉得有趣的地方,为了呈现这种趣味,本集节目会慢慢开展。大家会在节目中穿梭于波拉尼奥的文本之间。

    本集录音中还谈到了很多现实里面的,慕来和文杰道听途说,或者亲自经历的事情,包括但不限于:文杰谈到曾经为少年犯罪者上课;文杰谈到自己荒谬的大学年代;后慕来谈到曾经采访一个杀人者,杀人的动机是为了「好玩」而已……

    节目中间部分的配乐来自电影《本能》。

    节目最后,播放了2024年的新歌曲:Peter Perrett的survival mode(生存模式)。歌词暗示了主角压抑愤怒、保持冷静,并试图在欲望中追求完美,最终走向一种看似冷静但实则压抑的生存模式。 歌曲中重复出现的 “Get your fucking head on” 则带有一种粗犷、强硬的基调,与主角在小说中压抑的情绪和最终的暴力行为暗合。 歌曲整体氛围与小说中主角的压抑、孤独、以及最终爆发的暴力行为相呼应。

    音乐和歌曲都是慕来私人的独特安排,希望增强听感,不过慕来好像在开设一个独唱团(节目需要大家介绍给朋友,也需要大家多多支援呀)。

  • 7【短篇长谈7】山鲁佐德(村上春树) | 就像性爱,讲故事是具体的身体行为 | 前世记忆和青春记忆 | 既在现实里,又在现实外

    回看和讨论村上春树的《山鲁佐德》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共同谈话人:可可

    录音模式:一对一网络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12月下旬的一个深夜


    节目开始,慕来对小说《山鲁佐德》有个基本感觉,觉得它不是传统的叙事故事,而是在探讨“说”与“听”的互动关系。

    村上的这则故事,被集结在2014年出版的《没有女人的男人》里,文章里的女子(代号山鲁佐德)与男子(羽原)的关系既近又远。两人每周做爱两次,之后女人会讲述一些故事,并在白日来到前离去。羽原愿意听取女人的故事,并认为她很会讲述,因此给她取了代号“山鲁佐德”,这个名号源于《一千零一夜》中女叙述人,即那位为了保住自己的命,更为了保住全体年轻女同胞的命,而侍寝疯王,一夜夜陆续说出奇妙故事的传奇女子。

    在节目开初,慕来就感到,文中的山鲁佐德究竟是否真的会讲好故事,是一个问题。很少人提出这个问题,因为大家要么直接沉浸于故事,要么完全对故事不耐烦。既天真又感伤的慕来,意识到山鲁佐德或许并非一个真正厉害的故事讲述人。她只是遇到了可以接纳她,并且和她保持微妙距离的,很好的听众——即那个羽原……

    文章里,山鲁佐德讲述了两种故事,都和回忆有关,第一个,是她的“前世回忆”。她告诉男人,上辈子是名为“七腮鳗”的海洋生物。那是一种模样绝对不可爱的东西。她描述了七腮鳗的生活习性,包括捕食方式——被动地,静候鳟鱼的来到,扎入鱼的身体,吃掉后者的肉体。

    第二个,是情窦初开的,不知性欲为何物的“中二”时期的回忆。当时她几次三番地,偷偷潜入一位文化课和体育成绩俱佳的男生的房间,拿走一些物品(铅笔、足球纪念品)并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(卫生棉、毛发)。她将此行为定义为“爱的窃取”,而非纯粹的偷窃。后来,在取走男生的衣服后,她什么也没有留下,那是最后一次成功入室……

    本集节目邀请永远的少女可可小姐加入谈话,她的声音会在节目开始差不多七分钟后,突然蹦出来。前七分钟,慕来好像沉浸在独自说话的模式里,有点沉重……可可小姐的来临,立即让气氛焕然一新。

    在后续的,近一个半小时里,慕来与可可回顾小说内容,并展开讨论。可可和慕来讨论了许多话题,包括以下这些——

    故事真伪的讨论:他们认为,在当代社会,区分故事的真假已变得不那么重要,更重要的是讲述者与聆听者之间的连结与互动过程。 这点既呼应了当今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背景,更加与个人叙述时涉及“回忆”的部分必然主管,且被修饰过有关。

    山鲁佐德故事内容的分析:两人讨论了七腮鳗这个意象的特殊性,以及山鲁佐德青春期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,可可甚至将此行为与「恋物癖」联系起来(可可自己是一个不断制作奇怪物品的少女)。可可小姐善解人意,在讨论的某个环节爆出金句,她说:既变态又纯洁就是青春!按照可可的说法,慕来突然发现自己也有了一些青春——此前认为自己几乎没有青春……

    羽原的角色: 慕来和可可也分析了羽原。 他是一个处于隔离状态的男人——不知道是被惩罚、还是因为自己想要闭关。无论如何,他不是一个外向的男性。山鲁佐德的到来,为他提供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慰藉。 他们讨论了山鲁佐德的故事对羽原的影响,认为这是一种心灵疗愈的过程吗?可能是,也可能不是……

    “讲故事”与“性爱”的联系: 慕来提出了一个有点刺激的观点,他借由羽原的感觉,感到“讲故事的行为与性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”!! 这两种行为,都需要具体身体的参与,虽然那些身体可以“不在场”,也都需要一个特定的情境和关系作为基础。乐观地看,性爱也好,讲故事也好,都可能带来某种程度的疗愈和情感上的连结。而不那么乐呵地看,性爱也好,讲故事也好,也许都会导致虚弱、导致抑郁……无论如何,慕来感到,在“性爱”和“讲故事”的关联上,有很多微妙处,但无法敞开多谈。对这个议题,可可略微露出一点装傻的姿态。

    故事顺序的影响: 可可在讨论中也提出,如果将山鲁佐德两个故事的顺序颠倒,会对故事的整体效果造成影响,可能会影响听者对故事的接受程度,甚至破坏双方之间的连结。

    孤独与连结:慕来和可可的讨论始终围绕着孤独与链接这两个主题展开。 山鲁佐德和羽原都是孤独的人,他们通过讲故事和倾听,在彼此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连结。 而故事的结尾,羽原变身为七腮鳗,等待着猎物的出现,也暗示了这种连结的脆弱和不确定性。

    既在现实里,也在现实之外:在讨论到小说的靠后部分时,羽原说出山鲁佐德为其带来了“身处现实中,同时也让现实失效”的时间。慕来对此很感动,可可应该也认同此中的感觉。

    ……

    村上春树的这篇小说,涉及到具体个人把深藏内心的感觉和回忆加以整理的过程,借由复述和讨论,主持人慕来也说了点自己的“个人故事”。如何在说出私人感觉的时候,不让别人感到抗拒和讨厌呢?村上文章里的女人做到了这点,慕来有时候无法做到。

    慕来曾试图与朋友分享秘密,遭遇断然拒绝,这让他感到那段关系有点不对头。这段私人经历,与节目主题「讲故事与听故事的互动关系」产生了呼应。慕来建议分享个人故事时需谨慎,先试探对方是否能接纳,再决定是否分享更私密的内容。

    慕来在讨论山鲁佐德青春期行为时,表示自己也曾有过冒冒失失、蠢蠢呆呆、身不由己、自作多情的经验,虽然不涉及偷窃等行为,但可能也难以言喻、又无法清理,并与青春时代的体验连结绑定……恐怕,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,乃至是无法成为故事的、碎裂的经历。

    慕来还提到自己不太认同某些心理治疗的派别,认为单纯的语言沟通有时反而会让问题更复杂,他更倾向于透过其他方式,例如图像等,来处理心理上的困扰。基于这个立场,在讨论文章里的男女是否通过语言讲述得到心理疗愈时,慕来的想法比较复杂。

    慕来一次次地说,讲故事的行为并非单纯一方的行为,而是需要聆听者接纳和参与的互动关系,甚至就像是“性行为”(前面已经表达过)……讲故事是“具身行为”!这个行为,让我们具体参与——既在现实里,又在现实外!

    这集虽然含有一些仿佛有点深沉的、独语的部分,但总体是以轻松的对谈方式进行的,通过小说,讨论延伸到人际关系、心理状态等议题。 节目并非提供单一解读,而是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「讲故事」与「听故事」的意义,以及人与人之间连结的可能性。

    尾声来临,慕来选定的音乐又响起。节目会在随着雷光夏的歌曲《小故事》的结束,而完全结束。

  • 2【短篇长谈2】吻(契诃夫)| 在发生前便已消失不见 | 不必成为情感上的犬儒 | 叙述个人事件

    关于安东尼·契诃夫的《吻》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连线网友:若干位

    录音模式:半开放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晚春时节的一个深夜


    慕来详细分析小说情节,特别关注主角(自卑的少尉)在经历一次意外之吻后,内心感受与周遭反应的落差。

    本篇小说的趣味之一,在于呈现人际沟通的困境:主角渴望分享强劲而新颖的身心感受,却遭遇他人敷衍或玩世不恭地对待。更为让他怅然若失的是:让个人的心理大受触动,乃至彻底变更自我意识的事件,似乎可以言说很久很久,其实一忽儿,就被说尽!自我感觉与言语表达之间,存在巨大的裂隙……

    在小说的后面,主角离开了群体(部队),独自接近事件的发生地(地主庄园),触摸晾晒在路边的被子作结,仿佛制造了虚空的「反吻」,让此前的个人事件得到一种了断。到了文章的最后,主角在情感上与行为上龟缩不前,以所谓「与命运作对」的姿态,保持躺平……慕来以为,主角最后的状态比较不可取。但如何才能真正摆平那一件「个人事件」,并且从中得到积极的感受呢?

    无处宣泄的感觉与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是本次讲述中反复出现的题目。 慕来也比较了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阅读方式(后者适合细读),并穿插自身生活经验与对文学功能的反思。

    本集节目会延续蛮久时间,长达140分钟,敬请徐徐播放。到了节目最后,会播放一首陈升的老歌曲,歌中的意思,也许对本篇小说的主角有利,也对诸位听者有用。

  • 1【短篇长谈1】品川猴的告白(村上春树)| 究极的孤独和究极的爱 | 偷盗名字 | 人际关系中的遗忘也有很多益处

    关于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《品川猴的告白》(收录于短篇集《第一人称单数》)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共同谈话人:黄文杰

    录音模式:一对一网络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12月初的一个深夜


    本集从自身经验出发,探讨名字的重要性,并延伸至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等议题。慕来和文杰分析了小说中猴子偷取他人名字的行为,并将其与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经历的遗忘和自我重建联系起来,之后思考了人与人之间连结的麻烦度,以及如何在关系中找到自我和解之道。 节目里也穿插了音乐欣赏,大家将会听见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主题,还会听到一些爵士歌曲。诙谐又情真意切的交响曲片段,或许能够烘托出小说中孤独与温暖交织的氛围。

    在一开始,慕来即提出,与大众普遍认知不同,名字并非与自我身份牢不可破地绑定,它只是一个连接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符号,可以被改变。法律也赋予公民更改名字的权利,但人们往往执着于自身的名字,将其视为重要的自我标识。

    小说中的品川猴,因被人类家庭抚养长大,学会了人类语言,却无法融入猴群,成为“离群之猴”。它迷恋人类女性,却深知不可能与其发展关系,只能通过偷取心仪女性的名字来化解孤独,获得一种“极致的爱”。

    品川猴认为,“爱”是不可或缺的燃料,即使爱会消失,爱不能如愿,怀揣着爱过某人的记忆也是宝贵的热量来源。它将七位美丽女子的名字珍重地存放在心里,作为微薄的燃料,温暖自己孤独的人生。慕来指出,品川猴的这番“爱的宣言”似是“心灵鸡汤”,但重要的是它出自一只猴子的真诚表达,是“猴言猴语”(既显得滑稽,又彻底真诚),而非人类的陈词滥调。

    如何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不执着于自我,获得真正的爱与解脱?慕来和文杰都认为,在亲密关系中,人们有机会通过“忘我”来消除旧的自我,并重建新的自我。这并非占有或被占有,而是双方在关系中互相影响,共同成长的过程。品川猴偷取名字的行为,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帮助他人消除自我,获得新生的方式。

    在录音的靠后部分,慕来介绍了村上春树另一篇以品川猴为主角的短篇小说《品川猴》(收录于短篇集《东京奇潭录》),并指出两篇小说中,猴子的行为模式相似,但氛围却有所不同。《品川猴》中,女主角因心理问题而忘记自己的名字,品川猴偷取名字的行为反而为她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我的窗户。

    慕来认为,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既幽默荒诞又温情感人,他的作品难以被归结为单一主题,却总能引发读者深思。他以看似轻松的笔触,探讨了深刻的人生议题,展现了对世界和人类的善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