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【短篇长谈2】吻(契诃夫)| 在发生前便已消失不见 | 不必成为情感上的犬儒 | 叙述个人事件

    关于安东尼·契诃夫的《吻》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连线网友:若干位

    录音模式:半开放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晚春时节的一个深夜


    慕来详细分析小说情节,特别关注主角(自卑的少尉)在经历一次意外之吻后,内心感受与周遭反应的落差。

    本篇小说的趣味之一,在于呈现人际沟通的困境:主角渴望分享强劲而新颖的身心感受,却遭遇他人敷衍或玩世不恭地对待。更为让他怅然若失的是:让个人的心理大受触动,乃至彻底变更自我意识的事件,似乎可以言说很久很久,其实一忽儿,就被说尽!自我感觉与言语表达之间,存在巨大的裂隙……

    在小说的后面,主角离开了群体(部队),独自接近事件的发生地(地主庄园),触摸晾晒在路边的被子作结,仿佛制造了虚空的「反吻」,让此前的个人事件得到一种了断。到了文章的最后,主角在情感上与行为上龟缩不前,以所谓「与命运作对」的姿态,保持躺平……慕来以为,主角最后的状态比较不可取。但如何才能真正摆平那一件「个人事件」,并且从中得到积极的感受呢?

    无处宣泄的感觉与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是本次讲述中反复出现的题目。 慕来也比较了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阅读方式(后者适合细读),并穿插自身生活经验与对文学功能的反思。

    本集节目会延续蛮久时间,长达140分钟,敬请徐徐播放。到了节目最后,会播放一首陈升的老歌曲,歌中的意思,也许对本篇小说的主角有利,也对诸位听者有用。

  • 1【短篇长谈1】品川猴的告白(村上春树)| 究极的孤独和究极的爱 | 偷盗名字 | 人际关系中的遗忘也有很多益处

    关于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《品川猴的告白》(收录于短篇集《第一人称单数》)

    主持人:严慕来

    共同谈话人:黄文杰

    录音模式:一对一网络连线

    录音时间:2024年12月初的一个深夜


    本集从自身经验出发,探讨名字的重要性,并延伸至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等议题。慕来和文杰分析了小说中猴子偷取他人名字的行为,并将其与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经历的遗忘和自我重建联系起来,之后思考了人与人之间连结的麻烦度,以及如何在关系中找到自我和解之道。 节目里也穿插了音乐欣赏,大家将会听见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主题,还会听到一些爵士歌曲。诙谐又情真意切的交响曲片段,或许能够烘托出小说中孤独与温暖交织的氛围。

    在一开始,慕来即提出,与大众普遍认知不同,名字并非与自我身份牢不可破地绑定,它只是一个连接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符号,可以被改变。法律也赋予公民更改名字的权利,但人们往往执着于自身的名字,将其视为重要的自我标识。

    小说中的品川猴,因被人类家庭抚养长大,学会了人类语言,却无法融入猴群,成为“离群之猴”。它迷恋人类女性,却深知不可能与其发展关系,只能通过偷取心仪女性的名字来化解孤独,获得一种“极致的爱”。

    品川猴认为,“爱”是不可或缺的燃料,即使爱会消失,爱不能如愿,怀揣着爱过某人的记忆也是宝贵的热量来源。它将七位美丽女子的名字珍重地存放在心里,作为微薄的燃料,温暖自己孤独的人生。慕来指出,品川猴的这番“爱的宣言”似是“心灵鸡汤”,但重要的是它出自一只猴子的真诚表达,是“猴言猴语”(既显得滑稽,又彻底真诚),而非人类的陈词滥调。

    如何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不执着于自我,获得真正的爱与解脱?慕来和文杰都认为,在亲密关系中,人们有机会通过“忘我”来消除旧的自我,并重建新的自我。这并非占有或被占有,而是双方在关系中互相影响,共同成长的过程。品川猴偷取名字的行为,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帮助他人消除自我,获得新生的方式。

    在录音的靠后部分,慕来介绍了村上春树另一篇以品川猴为主角的短篇小说《品川猴》(收录于短篇集《东京奇潭录》),并指出两篇小说中,猴子的行为模式相似,但氛围却有所不同。《品川猴》中,女主角因心理问题而忘记自己的名字,品川猴偷取名字的行为反而为她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我的窗户。

    慕来认为,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既幽默荒诞又温情感人,他的作品难以被归结为单一主题,却总能引发读者深思。他以看似轻松的笔触,探讨了深刻的人生议题,展现了对世界和人类的善意。